来源:基层医师公社
特约撰稿人:代珍珍 庞国明 开封市中医院
庞国明谈内病外治连载
第三篇 胃痛
胃痛,又称胃脘痛。是由于胃气阻滞,胃络瘀阻,胃失所养,不通则痛导致的以上腹胃脘部发生疼痛为主症的一种脾胃肠病证。
本病与西医学中的急性胃炎、慢性胃炎、消化性溃疡、胃痉挛、胃下垂、胃粘膜脱垂症、胃神经官能症等疾病相类似。
中医分型:
1.寒邪客胃:胃痛暴作,恶寒喜暖,得温痛减,遇寒加重。
2.饮食伤胃:胃脘疼痛,胀满拒按,嗳腐吞酸,或呕吐不消化食物。
3.肝气犯胃:胃脘胀满作痛,脘痛连胁,胸闷嗳气,遇烦恼郁怒则痛作或痛甚。
4.肝胃郁热:胃脘灼痛,喜冷恶热,得凉则舒。
5.瘀血胃痛:胃脘痛如针刺刀割,痛有定处,按之痛甚,或见吐血、黑便。
6.脾胃湿热:胃脘灼热疼痛,嘈杂泛酸,口干口苦,口甜粘浊,食甜食则冒酸水,身重肢倦。
7.胃阴亏虚:胃脘隐隐灼痛,似饥而不欲食,口燥咽干,口渴思饮,大便干结。
8.脾胃虚寒:胃痛隐隐,绵绵不休,冷痛不适,喜温喜按,得食则缓。
治法集萃
雷火灸法
【处 方】 雷火灸条 1~2根 (上海针灸杂志,2010,(01):21-22)
【方法与主治】 取神阙、足三里(双)、中脘穴。患者取仰卧位,露出腹部,采用赵氏雷火灸条,点燃雷火灸条,在上述穴位距离皮肤2~3 厘米处施温和灸,每穴5~10分钟,灸至皮肤发红且患者可忍受为度,每次30分钟,每日1次,10大为1个疗程。治疗虚寒性胃痛。
【注意事项】 若因施灸日期过长,皮肤出现发黑现象,停灸后会逐渐自然减退。
穴位敷贴法
【处 方】 白胡椒50克、白芥子50克、延胡索50克、细辛50克、甘遂50克,蕲艾50克(中医外治杂志,2015,(03):46-47)
【方法与主治】 上药磨成细粉,过200目筛,加入新鲜老生姜的姜汁混合调匀,质地干湿适中,装入瓶中,低温保存。药物压成直径约1厘米、厚0.25厘米的圆柱形小药饼,用胶布固定在相应穴位:神阙,左右天枢、中脘、关元敷贴,每次贴3~4小时左右取下,每5天贴敷1次,1个疗程共5次。治疗脾胃虚寒型胃痛。
【注意事项】 患者敷贴当天不宜游泳和洗冷水浴,可以温水洗澡。贴药当天应忌食生冷食物及海鲜、烧鸭、牛肉、蘑菇等易发的食物。治疗期间饮食应以温、软、淡、素、鲜为宜,戒烟酒、浓茶、咖啡。忌刺激性及过冷、过烫、过硬或粗糙、辛辣肥甘和塞阻气机的甘薯、土豆等食物。
灌肠法
【处 方】 大黄10克(后下) 肉桂6克、吴茱萸10克 、黄连10克 、白芍30克、 乌梅20克、 枳实15克、 乌药20克(四川中医,1981,(2):26)
【方法与主治】 上药煎取200毫升,用导尿管经肛门灌入,保留灌肠40~60分钟,日1次,7天为1疗程,疗程间隔3天,一般需1~2个疗程。主治阴虚、血瘀型胃痛。
穴位注射法
【处 方】 当归注射液(中医临床研究,2012,(03):84)
【方法与主治】取穴:双侧的足三里。操作:患者取仰卧位,部位常规消毒后,用5ml一次性无菌注射器抽取当归注射液,把所选取的穴位进行注射,回抽无血后,每个穴位注射0.5ml当归注射液,3天治疗1次,7次为1疗程。治疗瘀血型胃痛。
敷脐法
【处 方】 麝香暖脐膏:当归 、白芷、 乌药 、小茴香、 大茴香、 香附各4克,木香2克 ,乳香、 没药 、丁香 、肉桂 、沉香各1克, 麝香0.15克(《中医外治法集要》)
【方法与主治】用时将药膏烘热,敷于神阙穴,1日2次,痛止即停用。主治寒性胃痛及虚寒胃痛、气滞胃痛。
兜肚法
【处方1】 三棱、 莪术各15克 ,艾叶45克 ,肉桂 、木香、 草果、丁香各10克, 水仙子、红花各15克, 良姜12克, 砂仁6克(《中医外治法集要》)
【处方2】 荜拨、干姜各15克, 甘松、 山奈、 细辛 、肉桂、 吴茱萸、 白芷各10克,大茴香6克 ,艾叶30克(中医杂志,1981,22(8):72)
【方法与主治】上方诸药研细末,用柔软的棉布40厘米,摺成20厘米见方的布兜,内铺一薄层棉花。将药匀均匀撒上,外层加一块塑料薄膜,然后用线密密缝好,防止药末堆积和漏出,日夜兜在胃脘部。一般于胃痛季节立冬开始,至第年春分除去。药芯1、2个月换一次。
方1适用于瘀血型胃痛;方2适用于脾胃虚寒型胃痛。
【注意事项】 药兜内层必须紧贴胃脘部皮肤,治疗期间忌服生冷、瓜果、油腻之品。
【综合评按】
中药外治胃痛,具有方法简便,取效迅速,无明显毒副作用等特点。尤对寒凝、气滞及虚寒胃痛尤为适宜。胃痛主要病机乃“不通则痛,不荣则痛”,治疗当以“通”为法。
《医学正传》云:“通之之法,各有不同,调气以和血,调血以和气,通也;下逆者使之上行,中结者使之旁达,亦通也;虚者助之使通,寒者温之使通,无非通之之法也”。
艾灸、雷火灸等法,均为借助药物热力,使气机通常条达,疼痛自解。穴位注射、灌肠等法,对急性胃痛疗效甚佳。兜肚、药包热敷、中药离子导入、敷脐等法,对病程长久、身体虚弱、胃虚不纳,内服药效不佳的病例可取得较好疗效。
临证时,据病情需要可一种方法独用,亦可多种方法合用,必要时可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,不可延误病机。需要注意的是,临证重在明确诊断,要做好胃痛与真心痛、胁痛、腹痛的鉴别诊断,明确疼痛性质,审证查因,对证择法,依法选方,施以正确的治疗。
注:以上信息仅限医学交流,非专业人士切勿私自应用。
长按二维码关注基层医师公社
了解基层医疗最新动态
本文为原创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。我是小编灵犀,欢迎加我微信:saibailan_snow。企业商务合作:13810647732。